发布时间:2019-10-19
无处不在的塑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全球的塑料垃圾总量持续激增。通过在整个塑料价值链中实施有效措施,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中国去年出台的“国门利剑”将洋垃圾阻挡在我国国土之外,为我国的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让国内外政府、固废管理公司、资源回收企业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陆地和海洋生物都在面临着塑料垃圾污染带来的生存危机。除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我们还应致力于寻找一个长效的方法,尽可能使塑料得到循环利用。
通过在整个塑料价值链中实施有效措施,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我们正在积极参与解决塑料污染这一历史性挑战,并与我们的同行一道为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万能的塑料
毫无疑问,塑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其原因是由于价格实惠,用途多样,且轻巧耐用。的确,塑料在食品存放和保鲜方面功不可没,可以帮助减少食物垃圾的产生,其轻便的特性也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排放污染。塑料也广泛应用于汽车、包装和电子产品领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用过的塑料,或者说塑料如何才能纳入循环经济中,是当前塑料价值链面临的首要问题。
塑料的循环利用,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观转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所有人认识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才能携手推动循环经济的美好愿景。利用其他材料替代包装和消费品中的塑料,可能会使环境成本增加近四倍。
共同行动起来
尽管全球通用的回收标识已经推出了几十年,但目前依然只有5%的塑料实现了回收再生。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政府实施了对一次性塑料的限制政策,持续推行强有力的措施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但仅靠政府的督导还不够。例如,在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增加对回收设施的投资,并摸索出适合本国的塑料再生体系,从塑料回收和再生中创造价值。
政府、企业界和非政府组织(NGO)正在通力合作,致力于开发垃圾减量的新技术,同时也能使塑料的回收与利用更加便利。
洋垃圾该何去何从?
2018年,我国的洋垃圾进口禁令,震动了全球的塑料回收行业。随着“国门利剑”行动的展开,我国结束了每年进口超1000万吨塑料垃圾的历史。2019年,印度政府同样禁止了进口塑料垃圾,并对其他垃圾的进口也实施了更严格的管控和限制。这一巨变波及全球垃圾处理行业,许多回收企业不得不将回收后无法处理的塑料垃圾送到本地的焚烧厂或填埋场,或运至其他回收再生设施不够完善成熟的国家。
但是将塑料垃圾运送到填埋场或者其他处理方式都不利于环境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垃圾出口至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国家,增加了垃圾泄漏到海洋中的风险。在全球增加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在较发达的工业国家,可确保所有垃圾都能在当地得到妥善处理。
探索新方向——新塑料经济
每年约有八百万吨的塑料流入海洋,我们急需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技术的创新推动着垃圾处理方式日趋完善,垃圾处理能力也显著提升,随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新塑料经济集结了整个塑料产业链,并广泛征集卓越的创新理念,目的是打造没有塑料垃圾的未来。